• 脊椎滑脫症 (Spondylolisthesis)
    脊椎是支撐身體軀幹的重要構造。上下兩節脊椎之間左右兩側各有 骨板和小關節相連,當這些構造因為先天形成不良或受傷而斷裂時,可能會使得上下兩節的脊椎分離,如果左右兩側都有斷裂時,脊椎會因重力作用而往前滑出,即 是醫學上所稱的「脊椎滑脫症」,最常發生的位置是在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之間,其次則是第四、第五腰椎之間。
  • 骨刺 (Osteophyte)
    骨刺是關節因退化而自行修補的正常現象。 骨刺最常發生於承受身體重量的關節部位,如頸椎、腰椎、膝及踝關節等處。 如果骨刺是生長在椎骨之間的韌帶,加上椎間盤的磨蝕,椎間孔便相對變小,而骨刺愈生愈大,關節發炎,再加上脊骨移位,便會導致神經受壓而產生痛楚。
  • 椎間盤突出 (Disc Herniation)
    椎間盤是脊椎的主要構成物,也是上下節椎體之間的盤狀彈性軟骨。 椎間盤的中央是富有彈性的髓核,外圍則是錯綜排列的纖維環,既軟又可吸收震動。 但隨著年齡增加、搬重物用力不當、長期姿勢不良、腰背部受重力撞擊,或脊骨錯位而造成椎間盤所受壓力太大,超出纖維環可以承受的程度,也會造成纖維環的損壞。 受傷程度較輕纖維環雖會向後突出,壓迫到腰椎神經,臨床上稱為椎間盤突出症。
  • 坐骨神經痛 (Sciatica)
    坐骨神經痛是由於坐骨神經受壓而引起的痛症。 患者可感覺輕微針刺、麻痺、劇痛或嚴重至阻礙行動。 這些感覺可由臀部及大腿方放射伸延致小腿側和腳板位置。 它的成因有很多如脊骨錯位、椎間盤突出、骨刺、或梨狀肌症候群等。坐骨神經痛並非不治之症,反之及早找出它的成因,加以適當治療,便可根治。
  • 脊柱側彎 (Scoliosis)
    脊柱側彎是由不正常的脊柱弧度引起的脊柱毛病,如有向兩側 (左或右) 成‘C’型或‘S’型彎曲則稱之為脊椎側彎。 脊柱側彎分為結構性及功能性兩種。 結構性脊柱側彎發生原因不詳或許由多種因素所造成如脊骨錯位、基因、姿勢、發育或營養等。 功能性脊柱側彎可能由於姿勢不正確、骨盆傾斜、意外撞傷、長短腳及肌肉緊張等引起。
  • 頸肩痠痛 (Cervical Pain)
    頸肩部病變的主要病因就錯誤的頸椎曲線所造成。 頸椎曲線偏離正常圓弧,就容易發生頸肩部的症狀與頸椎的退化性關節病變並壓迫神經。 都市人連續工作的時間太久,長期處於不正確的姿勢下使用電腦;而小孩讀書、寫功課坐姿不良,都令頭部重心往前移,使頸椎承受額外的壓力,令肌肉筋膜的負荷大增,容易形成頸椎錯位而導致頸肩痠痛。 而外傷如直接的撞擊或是車禍造成的「甩鞭式傷害」,使頸椎極度前後彎曲而受傷。
  • 孕婦 (Pregnancy)
    在懷孕期間,持續增大的子宮加上胎兒與羊水的重量,會使孕婦的重心位置逐漸改變。 為了維持身體的重心平衡,盆骨漸漸往前傾,腰椎也漸漸向前彎,胸椎則漸漸向後彎。 脊椎形狀改變的結果會讓腰椎及其附近的肌肉與韌帶受到過度的負荷,因而引發下背的疼痛。 此外,在懷孕期一種會讓關節韌帶鬆弛的荷爾蒙的內分泌產生了變化,更促使脊椎與盆骨的變形。 因脊椎曲線的改變,不協調的腹背肌肉就引發肌肉失衡及脊骨錯位的現象。 這說明了許多婦女的產後背痛原因
  • 頭痛 (Headache)
    引發頭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緊張性頭痛、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等。近年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頸椎疾病和頭痛的關係非常密切。1988年,國際頭痛醫學會(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亦將頸因性頭痛列為頭痛的一種。 頸椎病變的主要病因是姿勢不良、頸部外傷或頸椎退化造成頸椎關節的錯位與頸部肌肉的緊張僵硬,引發頭痛症狀。 此外,一些腦部以外器官的疾病 也會引發頭痛;例如血糖過低、糖尿病、貧血、甲狀腺疾病、牙科疾病、青光眼、鼻竇炎、感冒等。
  • 骨質疏鬆 (Osteoporosis)
    骨質疏鬆症是指鈣質從骨骼中流失,隨著年齡增長,鈣質逐漸流失導致骨質密度減低,使骨頭變得脆弱,容易發生骨折,特別集中於腰椎及股骨關節,引起痛楚及引致行動不便。 骨質疏鬆症較常見於長者及女性並,與不良飲食習慣及缺乏負重運動有關。
  • 強直性脊椎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
    強直性脊椎炎主要侵犯脊椎關節與周邊大關節的滑膜與肌腱接骨點及附近軟組織的關節炎,其典型症狀為漸進性的慢性下背痛、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病程嚴重和控制不良者,會造成脊椎黏合而失去活動性,形成竹竿型的脊椎。 強直性脊椎炎的病因相信與遺傳有關。 大部份強直性脊椎炎的患者都攜帶有HLA-B27基因。
  • 嬰兒與小孩 (infant and Child)
    嬰兒於生產過程中最易產生頸椎錯位,在小孩子成長期間,脊椎的發展與健康息息相關。 如果脊骨出現錯位,神經訊息的傳遞便會受到影響,身體就有何能出現毛病,如呼吸系统毛病、鼻敏感、協調能力不佳,減低集中能力、未能盡展及彰顯小孩子天賦的潛能。 另外,很多曰常活動均會影響脊椎發展,例如不正確之坐姿及睡姿,背負過重的書包,缺乏適當運動及營養等。
  • 肩周炎 (Frozen Shoulder)
    肩周炎是由於圍繞肩關節的軟組織發炎,產生痛楚及僵硬,使患者不能把手肩提高或伸展。肩周炎多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士,又名「五十肩」或「凝肩」。真正引發肩周炎的病因不詳,但一些因素如脊椎或上肢移位、肩關節部位受創傷或勞損、中風後或肩膊手術後肩膊固定太久都可増加患肩周炎的機會.
  • 扁平足 (Flat Feet)
    扁平足是指足部內側的足弓弧度減少,站立時足弓呈下降或消失,形成鴨掌狀, 影響行走時的力學。扁平足通常不單只是腳的問題,整個人體重的負荷會多放在腳的內側,小腿和大腿也會跟著內旋,而大腿和小腿成文字形,膝部和腰背盤骨的活動機制會異常因此造成脊骨錯位。
Top